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稳定了农业种植发展的基础南宋政权定都江南之后,虽然缺乏一定的统治基础,但是在面对当地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之时,统治者还是比较好地利用了当地天然的地理优势,并且结合人力资源得改造功能,将当地得农业地理资源优势进行充分开发。早在北宋时期,南方地区河流交错纵横,非常利于作为灌溉资源...
2022-06-02 发表于话题:元灭南宋为什么艰难 阅读全文 >>原标题:商朝盘庚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殷?中国从什么时候把都城固定下来?盘庚迁都在先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涉及到商王朝的“中兴”问题。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的,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说明历史发展到这时候,农业的重要...
2022-04-29 发表于话题:夏朝迁都频繁 阅读全文 >>盘庚迁都在先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涉及到商王朝的“中兴”问题。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的,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说明历史发展到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迁徙已从过去人类社会初期...
2022-04-29 发表于话题:夏朝迁都频繁 阅读全文 >>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意外带“火”了中国电商。 从2020年2月开始,全球物流货运受阻,供需平衡被打破,农产品、工业制成品销路前景惨淡。 “倒掉牛奶、捣碎鸡蛋、割掉蔬菜……”据《纽约时报》报道,疫情下,美国大批滞销的农产品以这种形式被浪费,重现了大萧条时期的景象。 据全美奶农合作组织估计...
2022-04-12 发表于话题: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 阅读全文 >>原标题:为什么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而不是自然条件更好的恒河?序言众所周知,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有一东一西两条大河,也就是恒河与印度河,它们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奔流而下,孕育并滋养了灿烂的古印度文明。从自然条件来看,恒河流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而印度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然而,古...
2022-03-30 发表于话题:古印度文明消失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一、引言1990年,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以历史的眼光指出,中国的农业发展整体将经历“两个飞跃”[①][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开,以农地承包经营权向广大农户分散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个飞跃”顺利实现。1...
2022-03-01 发表于话题:日本进行的改革 阅读全文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农村发展政策与实践_“省管县”财政改革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农村发展政策与实践1868年,日本爆发反对外来侵略和推翻封建幕府的革命,揭开了明治政府维新改革的序幕,使日本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也是日本农业和农村政...
2021-12-18 发表于话题: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商朝从汤建立开始,到纣灭亡,共经历了近六百年。与其他朝代相比,商朝历史上有个独特的现象--屡次迁都。最初商汤立国的时候,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其都,?(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相(今河南安阳市西)、邢(今河南温县东)、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都分别都做过首都,直至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
2021-12-14 发表于话题:商朝迁都几次都城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关于这个问题,古今学者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水灾”说;二、“游牧”、“游农”说;三、“去奢行俭”说;四、“王位纷争”说。“水灾”说试图从自然灾祸方面去寻求商都屡迁的原因。但它举不出一条过硬的材料来证明水灾逼迫商人迁都。相反,从汤至中丁,传六代十一王,至少都亳一百五十军,难道这么...
2021-12-14 发表于话题:商朝迁都几次都城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商朝从汤建立开始,到纣灭亡,共经历了近六百年。与其他朝代相比,商朝历史上有个独特的现象--屡次迁都。最初商汤立国的时候,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其都,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相(今河南安阳市西)、邢(今河南温县东)、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都分别都做过首都,直至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
2021-12-14 发表于话题:夏商频繁迁都的原因 阅读全文 >>刘邦建立汉朝后,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相对宽松的土地制度让民间农业得以繁衍生息,农耕文明出现繁荣景象。汉朝的土地制度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汉朝时期,铁农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
2021-11-23 发表于话题:西汉是如何建立的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原始社会时期生存条件比较恶劣,首先要解决的人的吃饭问题,河流区域最容易引水灌溉,同样容易生长草木繁殖动物,长此以往,从从事农耕的村落到发展工业的城市的过程就形成了...
2021-10-21 发表于话题:四大大河文明 阅读全文 >>格桑2019/2/198:17:55作用:1、青苗法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2、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作用: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3、方田均税法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
2021-10-08 发表于话题:王安石变法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政治反动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经济失败战时统制经济曾使“大后方的战时工业显示了中国工业史上创纪录的发展速度”,“一度推动了中国内地现代化的进程”;但这种超经济的国家干预也破坏了市场经济自身的秩序,导致民间资本严重...
2021-11-19 发表于话题: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战役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阪泉之战的地点,《中国军事通史》认为学术界尚未有定论,由于黄帝、炎帝是华夏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帝后来又被尊为中华民族共祖,他的业缋广泛流传,他的后裔更把这些英雄的故事连同祖居地的山名、水名、地名起迁徙到四面八方的新居地。根据地名的考订,多认为与涿鹿之战的发生地相距不很远,所以关于阪泉之战和...
2021-08-21 发表于话题:阪泉之战 阅读全文 >>原标题:如何实现乡村的振兴?看看美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的经验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中国乡村发展的新理念,把农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作为系统的综合体来考量,强调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同发展。乡村的发展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落地,更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局。在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乡村发展取...
2021-08-18 发表于话题:美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阅读全文 >>盘庚迁都在先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涉及到商王朝的“中兴”问题。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的,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说明历史发展到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迁徙已从过去人类社会...
2021-07-24 发表于话题:夏朝的都城 阅读全文 >>原标题:大萧条时期的“倒牛奶事件”,为什么不免费发给穷人喝?提到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很多人印象中都有一个场景:城里人饥肠辘辘的排队找工作,农场主却正在把一桶桶牛奶倒掉……大萧条时期的倒牛奶场景当我第一次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完全被震惊了!为什么?既然要倒掉,为什么不能分给那些饥饿的人呢?后来深入了...
2021-07-07 发表于话题: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 阅读全文 >>原标题:大萧条时的“倒牛奶事件”,为什么不发给穷人?资本主义的缺陷?提到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很多人印象中都有一个场景:城里人饥肠辘辘的排队找工作,农场主却正在把一桶桶牛奶倒掉……(大萧条时期的倒牛奶场景)当我第一次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完全被震惊了!为什么?既然要倒掉,为什么不能分给那些饥饿的人呢...
2021-07-07 发表于话题: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1、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烂植被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因而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2、古埃及人根据每当太阳和天狼星共同升起时,尼罗河就会泛滥这一特点;领悟年的概念,并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历法;尼罗河定期泛滥会...
2021-07-01 发表于话题:埃及历史文化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