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书《东洋的近世》,一本日本学者写的宋代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08-18 发表于话题:宋朝与日本历史 点击: 当前位置:黄埔网 > 文化 > 最近读的书《东洋的近世》,一本日本学者写的宋代文艺复兴 手机阅读

最近在看《东洋的近世》,是日本历史学家宫崎市定写的,他是东洋史京都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是因为讲“宋代文艺复兴论”,很好奇从日本学者的眼里的宋代会是怎么样的。


真正吸引我阅读的是一张他对世界历史年表的划分,以及有点特别的语言风格,比如前言中的:“流经日本桥下的水与泰晤士河相通,江户汉子吸进去的空气,有巴黎姑娘呼出来的气息。” 估摸着应该是本不会枯燥的历史书。

有意思的观点:

1.从历史年表的划分,宫崎先生发现了西洋近代史与东洋史的差异,西洋的近世只持续了数百年,历史步入了近代,而东洋的近世延续了近千年。


2.从这个差异性,提出不应该用西方划分历史阶段的方式来划分东洋历史,核心思想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洋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几百年。


3.宫崎先生从世界与东洋的交通、商业资本、以及土地形式论证了他的观点。

我很好奇世界是怎么划分文艺复兴的?

查了美国作者詹尼特·勒博·本顿 / 罗伯特·笛亚尼写的《人文通史》,把文艺复兴的意思解释为”重生“,重要表现形式:“人文主义”,关注个人。关键元素是由神圣转向了世俗,从神转向了人。

如果是按这个概念划分,确实宋朝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从士大夫们的入朝当官,到诗词的描写由国家、贵族转向个人生活。

没意思的地方:

书虽然看了一半,但是从第一章开始,我总觉得宫崎先生的词语之下隐藏着某种对中国的误区及个人色彩。上网查了他老人家的背景:“他的老师是桑原骘(zhì)藏。与京都学派大多数学者不同,桑原骘藏对中国充满偏见。他反对写史带主观性,可他的《中国人鞭发的历史》《中国人食人肉的习俗》《中国人的文弱与保守》等,却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这一倾向在宫崎市定文章中也有体现,只是相对隐晦。”

我想我应该会继续读这本书,只是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先读读不一样的观点和创新,再取舍。

本文来源:https://www.huangpucn.com/info/230138.html

标签组:[文化] [读书] [文艺复兴

相关APP下载

热门话题

文化推荐文章

文化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