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人穷得只有豆子和黑面包吃,那中国人又吃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4 发表于话题:中世纪欧洲和中国 点击: 当前位置:黄埔网 > 美食 > 中世纪,欧洲人穷得只有豆子和黑面包吃,那中国人又吃的什么 手机阅读

如果情人节约会,你会带女朋友去哪里约会呢?大部人都会选择西餐厅,烛光摇曳,红酒飘香,高脚杯一碰,浪漫的气氛有了。相比之下安徽,中餐就是接地气的接地气的代名词,吵吵闹闹,油烟味重。

其实在中世纪完全不是这样的,熟悉欧洲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中世纪欧洲又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时代”。那时候的欧洲用三个字概括就是“穷,疾病”。而唐宋则是中国经济鼎盛时期,吃食自然也十分丰富。

中世纪的欧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黑色病”,造成欧洲将近7000万人死亡,欧洲人口缩水了30%。1347年,12个热内亚人带着病毒登入意大利。不仅他们死了,和他们接触的所有人都死了。这引起了王室和宗教的恐慌,认为是异端在作怪。

在那个愚昧的年代;,杀女巫,烧死异端成了主旋律。王室成员甚至不敢洗澡,他们认为洗澡会让邪祟侵体。据说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一身只洗了三次澡,出生、结婚和死亡的时候。在这样传染病肆虐、迷信四起的时候,中世纪欧洲的普通人家吃什么呢?

中世纪的欧洲人主要吃的就是黑麦和荞麦。那时候,欧洲然还没有掌握发酵的技术,只能把食材稍微处理一下,制作成粗糙的面饼。制作完成之后,就放到火上去烤。这样就有了面包的雏形。因为大火直接烘烤,面包又黑又硬,所以被称为“黑面包”。想想也知道,黑面包的口感不会很好。

这样的情况,等到中世纪过去之后就好多了。面包制作工艺提升了,而且有条件的还能用上黄油,面包的口感好了很多。到了现代,欧洲人还是喜欢吃面包,这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不过这样的吃食,对于中国人来说,估计很难忍受。


中世纪的欧洲人在啃黑面包,那么这时候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呢?中国毕竟号称美食大国,不说使用食材的多样性。光是烹饪手法就丰富到让人惊叹,同一个食材,煎、炒、烹、炸、煮,就有五种不同的口感。中世纪的时候,中国大概出于唐宋时期。这时候的中国人有多会吃呢?你根本想不到。光是一个饼,唐朝人就能吃出无数花样来。

唐朝人最具代表性的饼,有胡饼、蒸饼和汤饼。胡饼也是现在常说的囊,在汉朝时引入中原。中原的人就会吃了,如果加一点芝麻,就是胡麻饼,白居易都写诗称赞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


胡饼如果加上羊肉馅,再配上花椒、豆豉,正是美味极了。外表酥酥脆脆,咬一口,满嘴肉香。这种胡饼有一个外号叫“古楼子”唐朝人有多爱吃胡饼呢?有一个叫张桂的人,就因为会做饼,而被封为兰台令,成为朝廷命官。

唐朝蒸饼的做法简单一些,不过和现代蒸包子还是有点区别的。《酉阳杂俎》中说:“蒸饼法,用大里面一升,练猪膏三合。”古代蒸饼,是面粉和猪油按一定比例调制后,再放入蒸笼里。

蒸饼花样虽然少,但是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皇室贵族都喜欢吃。

唐朝的汤饼就是下在汤里的饼,精华都在汤里面。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做法,叫做“槐叶冷淘”。就是用槐叶汁和面粉,做成了面条,先是放热水煮熟,然后放到冷水里,就这汤饼冷吃。夏天吃,又香有解暑,是难得的佳肴。

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又玩出了新花样。之前在唐朝主要吃羊肉,到了宋朝,中国人才开始大规模吃猪肉。还有烹饪手法的革新,得益于铁锅制作工艺的进步,铁锅得到大规模推广。使得“炒”这种烹饪手法,到了宋朝出现了。所以,现在喜欢吃炒菜的小伙伴,得谢谢宋朝的祖先了。

还有冷饮制作工艺的革新。我们现代人有冰箱,才能存储冰棍吃。宋朝的时候,利用地窖也能吃冰。当时宋朝的街上,有“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凉水”等等冷饮。种类丰富,还没有添加剂,真是让人羡慕了。

中国地缘辽阔,历史悠久,别说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吃法。就是现在去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各自典型的做法。难怪外国人会吐槽,中国人什么都能吃,什么都爱吃。

本文来源:https://www.huangpucn.com/info/219877.html

标签组:[中世纪] [面包] [黑面包] [胡饼] [蒸饼

相关APP下载

热门话题

美食推荐文章

美食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