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打开电视,总不可避免得看到各大城市的女子图鉴,作为原剧忠粉,花轮按捺不住好奇心,把另外两部看了个大概,顺便比较了一下,不准确的地方,评论区轻喷

整个剧集,都以女主绫的感情线牵引,事业的上升、外表的改变都与感情的走向相辅相成。从初恋男友开始,女主共经历了5段感情。
初恋直树,所有人一致认为的最佳结婚对象,却偏偏在女主刚开始追求更多人生可能性的时候选择留在家乡。可是分开的决定,换作任何一个稍稍有独立意识的女生,都是会做的。在一个可能性还存在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太早地阻止它发生。但是无疑,和直树在一起的时候,绫是最幸福的,毕竟那种看着高档餐厅说“好想进去坐一坐”的男生,一心把爱人和家庭放在首位的男生,后来的绫再也没遇到过。

绫想离开直树的原因△
另一个对女主有过重要影响的男人,应该是和服店大叔,绫称他为“长腿叔叔”。这个超有钱、超有品味的男人,在物质上给绫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他可以带绫去最好的餐厅,给绫买最贵的品牌,给她最顶尖、奢侈的一切,却唯独无法给她婚姻,绫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在这段感情中。
只不过,时间越久,人心越不容易满足,绫想通过拒绝得到一定的回应。出乎意料,她试探性的反击换来的是大叔头也不回的潇洒离开,只留下一句,“这样啊,原来绫已经长大了”。

和服店大叔与绫的告别△
这群人的游戏规则,到最后,绫都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除了不满足的物质追求,绫一直都有强大的独立意识和人格。这也是绫没有办法完全依附男人去生活的原因,虽然,她的生活,一直没有离开过男性,包括之后“包养”的咖啡店小男生。
这些男性在绫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帮助她认清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出身带来的瓶颈限制。对于她的事业,是没有过直接关系的。这使得女主事业的成长更具主动性和真实性,而非翻拍会有的借助他人力量。
相对于翻拍,这个版本交待最清晰的,是女主为何一定要去到东京:幼年时期和同学对比的不甘心,高中走在路上渴望被发掘的梦想,都为她的选择交待了足够有说服力的背景。因为此,她走的每一步,犹豫再多次,还是会让人觉得必然而然。

绫对于物欲的直接表达△
抛开女主,《东京》里面的女子,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最终归宿,都更加真实和丰富一些。绫除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展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这些不同形态的女性人物串联起来,将不同的选择和结果都暴露在观众面前。在这里,没有唯一被肯定的价值观,而是日常看到的众生相,是我们一直以来纠结或者做出过的选择,至于正不正确、幸不幸福,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

《北京女子图鉴》
女主:陈可
饰演者:戚薇
刚到北京的时候,陈可和高中同学合租地下室,这个设定比较快的将人带入了北漂氛围。工作是从前台做起,也有过向同事讨要拖欠的快递费的经历。偶尔会出现戳中北漂女生内心的金句,对物质的追求,也比较明显,这个过渡是相对合理真实的。

陈可也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物质欲△△
而且,不得不说,戚薇演技是在线的。有一个场景,是陈可一个人去医院打点滴,上厕所的时候因为没法用另一只手脱下裤子而哽咽着请求一位大妈帮忙拉下裤子拉链,这个细节,对一部分独自在外打拼的单身狗的触动很大,也把当时的委屈和无奈表现得很真实。

对现实的妥协△
但是离开地下室之后,陈可就开始了换工作即换人生的模式,从地下室到大公寓,整个生活状态转变未免太快,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上司会将那么大的公寓随便便宜租给员工,又不是帮忙看房子。
关于陈可的感情戏,也有美化的痕迹,每一段感情结束之后,无论是谁的原因,无论对方是否值得,都要因为失去真爱而悲伤一场?原版女主绫和妈宝男离婚之后,完全是摆脱心理束缚之后积极向上的新生活状态。这样的能量更让观众觉得舒适,既然每一步都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要太过惋惜做过的每一个决定,毕竟你是女子中的佼佼者、逆袭人生的代表啊,应该关注的,不是下一个追求目标么。

对人生无奈的解答△
这个版本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点,是陈可所有关系较好的女性,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离开男人。女子图鉴表面宣扬女性能力,结局却都始终没有脱离男性去生活。就像是对剧名的讽刺,像是对你说,你看吧,当初的理想抱负再慷慨激昂,最后还不是靠男人生活。
尽管这是更接近于现实的表述方法,可这部剧本身的意义,不是让女性有更强的自我认知吗?
《上海女子图鉴》
女主:罗海燕
饰演者:王真儿
这个版本的惊喜在于请用了日本团队,妆容、灯光、音乐效果都接近原剧,但也仅限于这些表面的亲切感。剧情追到一半很容易扑街,因为看着看着就觉得bug重重,很多地方无法引起共鸣,就像强行改编剧本之后的翻拍。

日化的灯光、妆容效果△
首先,女主留在上海的原因并没有清楚的交代。强行找的话,可能是某大型广告公司的突然录取让她不甘心直接放弃。可是,被录取的原因误导性又有点重了,相继被几家公司拒绝之后,却因为真实的人格进入上海知名4A公司。不得不劝说学弟学妹,成绩和能力才是基础,没几个刚毕业的还资历平平的学生会有这么高的起点。运气这种事,一般人玩不来的。

进入4A的小幸运△
其次是感情线。除了和初恋男友的分开是女方的选择,之后的每一段感情,都成了被害者,甚至做小三,都是被知道的一方,还有所谓的爱情故事帮忙美化。每一个男性的出现,都是瞬间看对眼。因为除了事业心,“长得好看”也是该女主的标识之一,并且成为了她感情的直接推动力。

陈可和她的大小男友们△
再说到事业和人生。莫名进入广告公司之后,往后的一切的都顺风顺水,俨然是一个靠运气走向人生巅峰的女主。同事Kate的指点,上司Scarlett的帮助,备胎Damon的包容,和客户搞好关系,也变得轻而易举。最大的投入,就是不断加班。

人生导师之一Kate△
《北京》里面的陈可,还有过些微的小心机,和职场不可避免的鸡飞狗跳,而罗海燕,则是一路绿灯,问题来了总能很快解决,男人走了马上有另一个投怀送抱?既然是一部描述女性欲望的剧集,为什么不表露得更直接一些,强行美化三观,反而将女主本身的设定变得模糊。

朋友对“理想女性”的描述△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三部剧的感知如何,也许会有先入为主的成分存在,但《东京》在热播的时候,对花轮和朋友有过一定的人生观冲击,至少我认真去思考了关于女性幸福的定义,和自己想要的人生走向,就这点而言,这部剧是优秀的。引用马薇薇的一句话表达观点的话,就是“想要活成传奇的女人,幸福不是她们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huangpucn.com/info/216166.html
标签组:[东京女子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