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本中国古代的奇书《推背图》,推背图是一本中国古老的预言书,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的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书籍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现在坊间流传的推背图的版本特别多,能找到的手抄本以及影印本一共多达四十几版,但是在网上流传最广的一版是金圣叹注解的推背图。
这个金圣叹是谁?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就是专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对一些名著的评论,比如说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都有非常精彩的评论,他因此而成名,而网传金圣叹的这一版推背图一共有60象,也就是说有六十则预言,每一象里面有谶语、颂曰和图像三部分组成,再包括金圣叹的注解的部分,所以每一象就是有四部分,主要预言是从唐朝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一直预言到了我们之后的几千年。
按照很多人的解读,我们现在是生活在第43-44象,也就是说未来还有16、7象的预言等着验证,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本书的预言分布,在60象预言中,第2-9象是预言唐代,第10-14象是预言五代,15-24象是预言宋代,25-26象是预言元代,27-32象是预言明代,33-36象是预言清代,37象以后就是预言民国以后的事情了。
为什么这一版推背图会最有名?因为它实在是太神奇了,到底有多神奇,我随便给大家讲几卦好了,比如第二象乙丑
这里金圣叹的注解也已经很清晰了,这是一盘果子,一共21个,什么意思?就是代表唐朝的21个皇帝,而唐朝皇帝正正好好就是21个,厉不厉害?那有些人要说了,武则天也不算皇帝,因为他退位还是去了帝号,最后还是称的后,不要急,我们古人都预言到了,我们仔细看这个果子,这个果子也就代表着武则天这个果子是没有蒂的,正好象征着武则天的性别,以及退位后去帝号这个事,而这一切都是李淳风和袁天罡早就计算好的。
那我们再来看一象,再来看一个年代稍微近一点的,好吧,比如说第33象丙申
那这一则预言是预言清朝的事情,我直接说重点,图上我们能看见水上有一艘船,船上插着有八面旗子,它象征着满清八旗,这一则预言也就是说到满清八旗军入关,我们再看船里面,船里正好有十个人,什么意思?象征着清朝的十个皇帝,也就是传位十个皇帝以后,清朝会灭亡,那这一切都是唐代的古人给我们算好的,就问你厉不厉害?
在看完这些预言,特别是金圣叹的注解之后,我就被震惊了,怎么会如此之准确?不光这两个预言,是从第二象一直到第三十几象预言是无一错误,都准的非常可怕,而且看预言的顺序,再结合金圣叹的注解,这些绝对不是像其他网友说的牵强附会可以解释的,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这个推背图是假的,那我们就好好研究接下来的几个预言,然后顺势而为,岂不是可以迅速地改变我们的命运?所以这个问题我必须要搞清楚。
有幸,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教授和学者都对这本书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离我们最近的研究应该是2016年3月的一篇硕士论文,是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杨康的研究,他的硕士论文的题目是《
《推背图》真的存在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推背图这本书是真的存在吗?是的,这本书是确实存在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大云经疏》中就有推背图的相关记载,也就是说可以确定最晚在武则天时期,推背图就肯定已经有了,但是唐代的推背图具体是什么样已经不可考证了,所以我这篇文章主要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事先声明一下,我知道这本书的粉丝特别多,我所呈现的仅仅是我自己收集的观点和证据,可以理性探讨,不要引战乱喷。
1、坊间流传的这一本金圣叹注解版的推背图是真的最初的那一版推背图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题,我先给结论,现在的学界普遍认同金圣叹注解的这一个推背图,是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人假借袁天罡以及李淳风的名字撰写的,而且注解也并非金圣叹本人所写,同样也是后人假借金圣叹的名字进行注解,那为什么这么说?
证据一:成语年代错误
在这一版推背图,有非常多成语明显是唐代以后才产生的,甚至多为清代的成语,比如说第21象出现了南辕北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天祥的《文山集》中,也就是说这是宋代才有的成语,再比如说第47象出现了匹夫有责,第56象出现了飞者非鸟,潜者非鱼,海疆万里,这些成语都是到清代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这些成语的出现甚至比金圣叹的年代还要晚,基本可以确定,这个版本既不是在唐代所著,同样也不是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所批注的。
证据二:预言比例怪异
有仔细对比的朋友可以发现,在这一版推背图中预言清末民初的比例太高了,在短短几十年中就占了7象,分别是第34象预言太平天国、第35象八国联军、第36象慈禧光绪、第37象民国建立、第38象兵祸四起、第39象抗日必胜、第40象民国国运。而这一本书是写于唐代的预言书,对于唐代前后三百年的历程,也同样仅仅涉及7象预言,也就是从第2象到第8象,而对于元朝以及明朝前后四百年的历史,也仅仅有8象预言,也就是从第25象到第32象,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预言密度比清末民初的这几十年的预言密度大。
证据三:时间漏洞
按照这个版本的序言记载,这个批注本是在癸亥年完成的,而癸亥年也就是1623年,金圣叹是生于1608年,也就是说当时金圣叹只有十五岁,这不仅不符合逻辑,也与金圣叹的求学经历是不相符合的,而且金圣叹在十五岁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金圣叹当时的名字还是金采,金圣叹的名字是明朝灭亡以后才改的,因此名字的使用也是不对的。
证据四:官职错误
这一本推背图上,对于作者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头衔是唐司天监,而考证唐代官职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司天监的官职是唐肃宗乾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58年才设立的,而李淳风的生平是602-670年,中间相隔了差不多有一百年,所以李淳风是不可能有司天监的官职,同时根据史料的记载,袁天纲的官位仅仅到地方火井令,也就是没有袁天纲入朝为官的相关记载,而所谓金圣叹批注的这一版推背图又自称为宫藏的真本,那么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官职又怎么会出错?
其他证据
同时也有其他的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证据,比如说书里的谶语和颂曰的韵脚与唐代的韵脚不同,再比如提供了插图,也多为近代、清代的服饰,画法也是采用明初才引进的西方的立体透视画法,所以图像应该是清末明初绘制的,还有一些很主观的看法,比如说从第37象开始,之前的预言都特别准,也特别好解读,而之后的预言就比较晦涩,比较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解读,好了,到这儿我们第一个问题已经解释清楚了,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
2、那这一版推背图到底是谁人所著,又是来自哪里?
我们可以追溯一下这本书的来源,因为这个版本是以影印本的方式流传于世的,所以它的来源相对手抄本来说还是比较好找一些,这一版推背图最早是民国四年五月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也就是1915年,出版时候的编辑叫逍遥散人,提供金圣叹批注原版文稿的收藏者名字叫李可,这两个人都是匿名,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无法追踪来源了,而当时文明书局的老板叫廉泉,他与当时的革命党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并且出版的时候是民国四年,正好也是日本逼迫袁世凯同意签下二十一条,史称五九国耻的时期,当时国人仇日的情绪高涨,而这一版推背图中的内容也有浓厚的抗日的意识,因此推断该版本的推背图很像是有人刻意安排,借此鼓吹民族思想。
同时陈学霖教授也提供了他关于这版推背图来源的研究,其实在民国元年就面世过一版推背图,叫《推背图说》,这一版与日本东京反清的革命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还没有签二十一条,而民国四年又面世的这一版金批本推背图又添加了一些反日以及清末的史实,并且在该版本推背图发行以后,激进的革命党人反清反元立场非常鲜明的编辑何海明便开始大力的宣传金批本的推背图预言的神准,因此金批本推背图的发行面世与革命党人相关是有其脉络可循的。
结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朋友们对广为流传的推背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同时谢谢这些付出努力、认真研究的学者,之后引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形容推背图——常换常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