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的申息之师在对外征战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表于话题:春秋时期楚国地图 点击: 当前位置:黄埔网 > 星座运势 > 春秋时期楚国的申息之师在对外征战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手机阅读
吕、申、邓、息等则早在春秋前期,被楚文王夺取,并设为县。
求相关文献。

既然是县,秦晋制的县,方五十周里(等于是周朝的周制男爵领或夏制公爵侯爵领或商制伯爵领)到方百周里。这些国家,要么是周制的一些侯爵国在始封国的加封改封后的飞地分家而成,要么就是夏制、商制的先圣之后的古国。
何休《公羊传》隐公五年注说:“天子六官(军),方伯二官(军),诸侯一官(军)。”《国语•楚语》:“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军,古文官字通假军字)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周的伯300里,其食者三之一,最多只有100乘,4个都邑4个师。周的子200里,其食者四之一,最多只有50乘,2个都邑2个师。周的男100里,其食者四之一,最多只有25乘,1个都邑1个师。这些是总兵力,还需要留些防守,能够出兵的兵力则更少。
申吕邓看卫星地图,申是侯爵,南申是伯爵4个都邑,吕是侯爵5个都邑,邓是侯爵,此地也只有伯爵4个都邑,吕申加起来也才9个都邑,估计要加上息地的东申1个都邑才能组成吕申防区。息侯5个都邑划归蔡防区,和蔡国上蔡5个都邑一起组成蔡防区10个都邑。今平顶山市附近10个县也就是10个都邑,组成楚国的不羹防区,又叫叶防区,相当于西周公爵领马车250乘,2万5千役丁。《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楚子(灵王)城陈、蔡、不羹。”有东、西二不羹城:东不羹在今河南舞阳西北,西不羹在今河南襄城东南。
大国三军,小国一军
成、康时代的盂爵铭有“王令盂宁邓伯”,《左传桓公七年》【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鄾子爵国,是邓国的附庸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银雀山竹简《库法》:“大县百里,中县七十里,小县五十里。大县两万家,中县一万五千家,小县万家”。

秦制“大率(县)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

所谓战国时郡比县小,很可能是错把“都”看成了“郡”。都,在战国以后专指点而不指面,但是周朝的都,既指点也指面。

《说文》中的注解称“地方千里,乡为百县,县有四郡(都)”

正方形边长一千周里,有100个正方形边长一百周里的大都。郡音形同君,是国家级别的,五十周里的小都离战国的国家,面积差太远了。汉朝一个郡一般有20个县,王国一般有4到8个县。所以只能是古人错别字了。

《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所以一个正方形边长一百周里的子爵领,可用的只有正方形边长五十周里的一个小都。

正方形边长五十周里是一个小都,也就是战国的都、汉的小县。

西汉公元前后,6300万人口,公元2年共103个郡、王国等郡级政区,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万户方五十周里的小县,5人1户,1000个1万户小县就是5000万人口。再加上少数2万户大县和边疆山区一些地广人稀的县。

比如,莱芜、牟县和盖县之间,就间隔50公里,也就是方一百周里;巨平、梁父、柴县之间,间隔短很多,应该是方五十周里。


《左传》哀公二年(前四九三年)晋国赵简子誓衆: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都), 士,田十万 ,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看着好像挺多的,其实只是官升一级而已。田十万,就是方十周里的1成之地,出战车1乘。1个五十周里的小都,有25个成。1个县有4个小都。旅长下大夫一般有5个成,升为25个成的1个都,师长上大夫一般有1个都,升为4个都的1个县。考虑到《礼记王制》大诸侯国的官制比天子要低一级,也只不过官升两级

本文来源:https://www.huangpucn.com/info/153622.html

标签组:[汉朝] [万户

相关APP下载

热门话题

星座运势推荐文章

星座运势热门文章